集团总裁文兵一行赴“冰坛”项目现场调研工作进展情况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07日

  为倾力打造奥运场馆建设的亮丽名片,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始终牢记央企使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创新设计理念,打造了一批蕴含高科技和人文感的地标性赛事建筑。继为2008年奥运会成功完成国家体育场、国家网球馆等奥运场馆设计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继续投入2022冬奥会短道速滑训练馆、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竞赛场馆的设计,助力北京实现“双奥城市”梦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2022冬奥会短道速滑训练馆——“冰坛”项目已于3月初全面复工!

 

  承担“冰坛”项目的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院)紧锣密鼓地投入了现场施工配合,各级负责人和设计人员为项目竣工验收进行筹备。4月3日,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裁文兵一行赴“冰坛”项目现场调研项目竣工前的工作情况,中国院有关领导及主要设计人员陪同调研。在现场调研之后,集团领导对于“冰坛”项目组长期以来的努力奉献表示感谢,肯定了他们“迎难而上助冬奥,持之以恒创精品,设计创新有担当”的精神,特别对他们在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的奋斗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表示赞许,要求项目组继续按照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设的总体进度要求,确保工程项目圆满交付。

 

 

▲集团领导调研项目现场

 

   “冰坛”项目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门户位置,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的两个新建场馆之一,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2层,主体建筑高度约30米,包括标准冰场、陆上训练场地、科研医疗康复用房及运动员宿舍和餐厅。冬奥赛后,短道速滑、冰壶和花样滑冰三个项目的国家队将入驻该馆,同时还将成为向青少年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共享设施。项目的建成不仅为冬奥会的顺利举办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还将完善首都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有助于提升北京城市风貌。

 

 

  十年磨一剑。从2010年中标到2020年验收,“冰坛”项目组持续多年付出了努力!

 

  ● 2010年4月,中国院成功中标“冰坛”项目。随后经历多轮功能调整和园区总规论证,冰坛项目于2016年底确定为2022年冬奥会项目,项目组重启设计工作。为确保项目符合冬奥组委办赛要求,项目组在设计阶段十易其稿,力求为冬奥会呈现完美的场馆设计。


 

  ● 2017年5月,“冰坛”项目开工。在施工阶段,项目组每周前往现场进行设计服务,把控关键节点,确保施工效果。在项目建设关键期,项目组成员几乎每天到场配合,确保施工与设计无缝衔接,确保工程品质完美呈现。此外,项目组还配置专人支持配合北京2022冬奥组委的各项工作,为成功举办冬奥会努力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 2018年12月,“冰坛”项目结构封顶。在历经一年半时间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后,“冰坛”进入二次结构施工及设备安装与室内外装饰装修阶段。

  ● 2020年5月,“冰坛”项目预计竣工验收。

  “冰坛”项目建筑造型采用上部出挑、角部圆弧连接的形式,使得总体造型紧凑、动感、圆润,立面主要由一层层具有遮阳功能的浅灰色外墙挂板组成,象征着一道道冰痕,整体造型体现“冰痕、滑行、对接”的理念。设计充分践行“绿色办奥”的理念,采用了太阳能、土建装修一体化、合理利用余热废热等节能措施,为运动员创造了良好的训练环境,并保障了赛后的可持续运营。为适应核心区紧张的用地条件,设计团队创造性地将两块标准冰场进行了竖向重叠布置。由于场馆的湿度和温度会直接影响冰壶与冰的摩擦系数,并将在首层冰场实现冰壶场地与速滑场地之间的应用转换,因此,场馆湿度和温度均须遵循严苛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满足上万平方米内部空间的温度精确控制。设计团队主动迎接挑战,克服条件限制,创新运用技术手段,全力满足场馆对于冰上项目的精准技术要求,为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全国体育类建筑的代表,“冰坛”项目成功亮相于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和香港历史博物馆“现代化之路——新中国七十年”重要展览,受到全国主流媒体的采访和报道,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设计”的风采、充分展示了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技术实力。国际滑联技术代表 Hugo Herrnhof 等人现场考察“冰坛”项目后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