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城胡同,city不city啊?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9日

北京的胡同和小巷,它们避开了宽敞的大路,但距离主要的街道又不算太远,为北京增添了不少的魅力。北京城宽展开阔,给人一种居住在乡间的错觉,特别是在那秀木繁荫的庭院,在那鸟雀啾啾的清晨,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和繁忙的大道不同,胡同纵横交错,彼此相通,有时也会出其不意地把我们引到某座幽深静谧的古刹。——林语堂《辉煌的北京》

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院)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柴培根带领团队深度参与了北京柳荫街周边区域四条胡同的环境更新工作,以解决当下胡同使用的核心问题——停车混乱、交通拥堵为先行切入点,进而采取因地制宜的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令这些老城胡同在满足当代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回归舒适宜人的状态,焕发出其特有的历史文化魅力。2023年底,位于北京什刹海地区的柳荫街入选“十大北京最美街巷”。

胡同是北京老城中最基本的空间特征,悠扬的叫卖声、熟悉的老街坊、静谧的四合院,在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胡同生活的场景早已踪迹难觅。但是今天,从熙攘的大街走进胡同,用不了几步路,立刻就安静下来,仿若瞬间从闹市中穿越出来。这样的体验依然在提醒着我们对老城传统生活场景的想象,只不过当看到胡同里停满的汽车、墙上遍布的空调机和电表箱、空中凌乱的电线、堵在路上的配电箱,又立刻把我们拽回到现实中。

图 本次更新的四条胡同区位图(羊房胡同、柳荫街、龙头井街、定阜街)

北京的胡同

到底如何守护好北京老城的传统,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确实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且努力探寻出路的大课题。——设计团队说。

2023年,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的组织下,设计团队与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及属地各社区密切配合,在柳荫街、羊房胡同、龙头井街、定阜街展开了以停车治理、交通优化为先导,综合提升胡同公共空间质量的更新实践。

北京老城胡同,city不city啊?

图 龙头井街更新前后街景

第一步:疏解被“堵塞”的胡同交通

今天北京老城胡同里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汽车的通行和停放。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汽车已经主导了当代城市格局,但以步行尺度构建的老城明显无法适应汽车的速度和尺度,汽车驶入胡同对步行环境和公共空间产生了影响,尤其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停车空间紧张导致不规范停放,更加剧了胡同里的拥堵和失序。但生活在老城的居民也有停车需求,如何平衡矛盾一直是近些年来老城更新的难题。

核心区控规颁布实施以来,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平房片区疏解腾退的政策,老城正一步步探索未来更新发展的路径。推动“胡同不停车”,并不是简单粗暴地禁行或禁停,而是从完善公共交通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共享停车资源以及社区治理等多方面综合推动,才能实现长久成效。

设计团队通过调研,梳理现状、厘清问题,研究制定了四条胡同交通治理和设计方案。

首先从停车治理下手。有效安置本地车辆,本地居民在满足四证齐全基础上,通过申请可获得长期停车车位;对非本地车辆、长期占位的“僵尸车”进行疏解和禁停清理;挖掘整合周边空间资源,建设集中的临时停车场;远期规划立体停车设施集中安放过剩车辆,最终实现区域胡同彻底的无车化。

其次,重新规划交通流线、调整胡同路板、明确路权分配。原本胡同并没有人行空间、车行空间、非机动车停靠空间等清晰的边界划分。根据区域交通与城市干道之间的交通循环,分析胡同自身宽度,明确胡同交通单或双向行驶,在满足规范条件下最大限度压缩车行道宽度。这样,不仅限制了行车的摆幅与速度,也将更多的公共空间还给胡同和居民。

最后,通过长期制度的制定与管控,确保长久保持合理有序的空间环境。与交管部门、属地街道沟通协调,在胡同中增补交通规范划线、交通行为标识、监控设备设施,并通过制度宣发、价格管控、依规处罚等措施,让交通治理成果得以持续发挥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胡同公共空间被机动车阻塞式占据的顽疾。


图 羊房胡同停车治理前后街景

羊房胡同宽度最窄,在确保车辆单行的基础上,实行羊房胡同全线禁停,符合停车要求的车辆,停放至周边临时停车场。

图 柳荫街南段停车治理前后街景

柳荫街北段双向行车,施行全面禁停;南段保留单侧停车位。

第二步:“拾掇”胡同公共空间

挪移市政设施清理空间障碍物、针对风貌要求修缮破损房屋、见缝插绿优化胡同环境品质等,这些是胡同公共空间更新的“必答题”。根据四条胡同自身空间特点,找准痛处、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 羊房胡同 -

羊房胡同平均宽度6米左右,最接近传统胡同尺度,两侧分布着传统民居平房,胡同中部紧邻后海公园景区,胡同味儿最浓厚。设计团队以“收拾整理”为主,墙上屋面、房前屋后、边边角角,工作琐碎而细致,从做法、材料、制式上尽可能恢复传统的胡同风貌和味道,并打开后海公园南门的围墙隔离,将绿意渗透进胡同的日常生活中。

图 羊房胡同更新轴测示意图

增加非机动车停放;留白增绿,整理更新边角空间。

图 羊房胡同沿街边角空间更新前后

羊房胡同某平房院门前,沿街私搭违建、乱堆杂物,历史原因与居民的正当诉求交杂一起,成了一处持续多年的卫生和视觉“死角”。本次更新通过各方沟通协调,在合理范围内拆除违建、清理杂物、改移危险乔木,形成整洁宜人的街角空间。

图 羊房胡同沿街民居及环境更新前后

多年历史遗留问题让羊房胡同1号呈现出危险破旧的状态,通过实地调查及与居民多次沟通讨论,最终达成更新共识和过渡方案。更新后这处民房与相邻街角绿化一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图 位于羊房胡同的后海公园南门更新前后

这里是进入后海公园的南门通道,改造前南门被围墙分隔,胡同空间与公园被完全阻隔,且围墙已成危墙,有很大安全隐患。更新后,拆除西侧围墙,改造东侧围墙为景观墙,打通公园与胡同边界。

- 龙头井街 -

相对于羊房胡同,龙头井街宽度尺寸稍宽,但由于西侧平房院位于高台之上,东侧房屋落于道路地平,真正可使用的道路并不宽裕。设计团队提出近远期相结合的方案,东侧拓宽打通全线人行步道,西侧保留29处路侧停车,待远期立体停车场建成后取消胡同内停车,全部改为人行道路。

图 龙头井街更新轴测示意图

街道东侧设置贯通的人行步道。

图 龙头井街更新轴测示意图

街道西侧在近期规划中暂保留路侧停车位与非机动车停车位。

- 定阜街 -

定阜街东西两侧分别连接恭王府与护国寺两大景区,南侧临近传统民居片区,因其道路尺度、空间特征以及街道两侧大量的行道树、古树等,城市道路的特征相比胡同特征更为突出。定阜街需要着重解决大量游客的人车通行问题,街道北侧人行道被“藏匿”在一条超长的绿化隔离带中,设计团队通过“微创”改造,打断过长绿化带,让行人可以在不同位置看到人行道、进入人行道,实现人车分离。

- 柳荫街 -

柳荫街是四条胡同里唯一一条不与城市干道连接的胡同,街道两侧遍种柳树,氛围静谧。柳荫街北段为双行,两侧有绿化高台,南段则分两岔,东岔紧邻恭王府围墙,西岔是小巷,主要是通行为主。设计团队在南段取消低效使用的非机动车窄路,将人行道拓宽超3米,最大程度地便于行人和游客的通行;在北段通过景观绿化实现人车分离,台下行车、台上行人,清理两侧高台上障碍物贯通人行路径,并结合景观丰富度营造游园式的通行体验。

图 柳荫街局部更新轴测示意图

电箱集中放置;扩宽高台区开口;打开高台区侧面;取消台阶转为坡道;增加休憩座椅等城市家具。


图 柳荫街人行道拓宽前后

遵循老城内人行优先原则,调整路板设计,加宽人行步道宽度,规范自治停车,优化路口设计,增补交通设备设施,完善交通标识标线施划。

图 柳荫街人行道拓宽前后

图 柳荫街北段高台空间更新前后

这处高台上原有三处大型电力箱体横置在人行道中间,更新后合并为两处并就近归边挪移,腾让出开敞空间和通行道路,并优化景观绿化,环境空间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第三步:优化胡同中的公共节点空间

- 袁满囤烈士纪念园 -

在柳荫街中部有一处烈士纪念广场,是袁满囤烈士纪念雕塑所在地,他在1980年代为营救什刹海落水居民而牺牲。这处纪念广场是柳荫街区域内重要的文化传承地和空间核心。改造前,两座大型电箱占据了小广场的大部分空间,烈士雕像位于广场边缘地带,缺乏应有的仪式感和空间品质。更新设计结合周边场地统筹规划,挪移市政电箱,释放出的空间增加了纪念广场的场地进深,将烈士雕像后移至场地中心,并在街口补种两棵松树,用如意台阶的形式解决高差,消解原场地与街道间冲突的同时,突出了纪念广场的公共性和纪念性。

图 柳荫街上的烈士纪念广场

图 更新前纪念广场上的巨大电箱及局促的纪念活动空间

图 更新后的烈士纪念园更加具有仪式感和纪念性

在恭王府西侧,龙头井街北口与柳荫街、定阜街、前海西街四街交汇处,有一处常年围挡、闲置的“空地”,之前作为临时停车场之用。设计团队在这里建起一个由廊与轩结合的围合小花园,为周边居民和来往游客提供休憩场所,并通过对花园边界、开口朝向、铺装形式、构造细节、植物搭配等方面的推敲,恢复胡同历史边界,使其成为老城传统肌理的一部分,与邻近的恭王府、前辅仁大学旧址等历史场所之间建立适宜关系,协调过渡游客景区与民居片区之间的矛盾。

图 四街交汇处的临时停车场被改建为小花园

图 改造前的临时停车场现状,位置紧邻恭王府,但混乱拥堵

图 更新后的四街交汇处小花园,重塑了该位置的历史胡同边界,并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休憩场所

图 四街交汇处小花园改造前后

结语

更新后,胡同街巷内步行骑行的体验显著提升,未来公共空间如何融入到老城生活之中还需要周边的老街坊和社区共同维护,而院子里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更新,则是一项更加复杂、艰巨的工作。老城更新任重道远,中国院未来还将不断深入到老城中,为胡同里的新生活建言献策。

素材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