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成绩,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中国建科积极践行城乡建设科技领域“国家队”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适老化配套设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等内容,盘点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归纳总结典型经验,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报告指出,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水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智慧水务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将为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地方性智慧水务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为智慧水务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01 智慧水务建设的重要意义
智慧水务建设是推动水资源管理现代化、保障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和精准管理,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智慧水务能够快速响应水污染事件,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在灾害防控方面,智慧水务通过精准预警和科学调度,增强应对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的能力,可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此外,智慧水务大力推动水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构建智慧城市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传统水务管理中,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难以做到精准高效。智慧水务建设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能够实时获取用水数据,分析用水需求和水资源分布情况,从而优化水资源调配方案,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此外,智慧水务还能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水资源短缺风险,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供水安全与质量。智慧水务建设对城市供水安全和水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供水管网中安装大量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网压力、流量和水质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过智能分析快速定位问题源头,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另一方面,智慧水务系统能够对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调控,通过对水处理工艺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水处理效率和质量,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增强灾害防控能力。智慧水务在防洪抗旱、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建立全面的水文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实时掌握降雨量、河流水位、水库蓄水量等信息,及时发布洪水预警,指导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此外,智慧水务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评估不同情景下的灾害风险,为制定应急预案和减灾策略提供科学支持,显著提升城市和地区的灾害防控能力。
推动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智慧水务建设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水务行业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水务企业建立数字化平台,集中管理和分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业务数据,优化业务流程,极大提升企业管理决策水平。此外,智慧水务建设也为水务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契机,如开发智能水务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用水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02 中国建科智慧水务建设成效
中国建科积极响应国家智慧水务建设号召,聚焦行业痛点,深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积极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涵盖供水、排水、水环境治理等多领域的智慧水务标杆工程,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智慧水务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核心技术突破。中国建科深耕智慧水务领域,成功研发智慧水务核心技术产品体系——智水孪生I2O,并于2025年发布2.0版本。该产品体系包括水务物联网平台、水务监视控制系统、水务智能控制一体机、水务数据中台、水系统控制仿真模型、水务反馈评价系统等六大核心产品模块,实现从数字建模到智能决策的完整技术闭环。其中,水系统控制仿真模型经院士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智水孪生体系通过打造适用于我国水务领域的数字孪生技术,破局水务行业大模型、高精度传感器、工业控制器、自控监视系统等重要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通过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的数据流通,实现高效可靠的城镇排水防涝预警预报及调度指挥(小时级预警)、城市级排水系统源网厂河一体化调度(10%~70%溢流量削减)、城市水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核算与削减(80%的碳排计算可靠性)、城市级供水系统管网诊断评估(漏损率降至9%)等,全面引领我国智慧水务行业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产业应用示范。智水孪生产品体系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智慧水务及相关建设项目,形成显著示范效应。
张家口市主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及智慧水务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标智慧供水系统,搭建张家口市智慧水务运营管控平台,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综合调度、科学决策四个维度的智慧水务管理;长春市伊通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伊通河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项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标智慧排水系统,通过可视化管理、智能化运营、一体化调度三个维度,围绕城市水安全保障及河道水环境治理,建立可评估、可追溯、可优化的智慧水务管控平台,入选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中心组织的智慧水务案例。
中国建科携智水孪生产品体系成功中标智慧水务国际项目——底特律市水务数字孪生(一期)项目,用城市水系统控制仿真模型替代底特律原有排水管网模型,为底特律城市排水系统模拟评估和数字孪生仿真提供决策支持,标志着我国国产化水务数字孪生技术得到国际认可。
标准体系引领。中国建科于2023年组织成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慧水务专业委员会,汇聚智慧水务领域各方力量,制定高水平标准规范,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推动建设完备的技术、产品、标准体系,引导智慧水务行业快速健康发展。2024年发布《城市下凹桥区排水设施智能调控技术导则》,将为城市下凹桥区排水设施的智能调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城镇水系统智慧化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里程碑成果,计划于2025年完成编制并发布,将对于统一城镇水系统智慧化系统顶层设计、规范城镇水系统智慧化产品研发、保障城镇水系统智慧化工程规划实施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03 中国建科智慧水务发展布局
中国建科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构建自主人工智能体系的智水孪生技术,全面提升智慧水务核心技术竞争力。同时,持续创新业务模式,构建智慧水务生态圈,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以重点城市为示范,推动区域协同和偏远地区覆盖,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输出和标准互认,加速全球化市场拓展,为全球水资源管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加强技术攻关。中国建科将深化技术创新作为智慧水务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聚焦自主人工智能体系的智水孪生体系建设,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瓶颈,全面提升智慧水务核心技术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科技跃迁提供强有力支撑。
创新业务模式。中国建科将以产业链合作为基础,与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科研机构等紧密协作,构建开放共赢的智慧水务生态圈,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化与政府部门、水务管理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和智慧水利建设,推动政策落地与项目实施。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政策支持的全链条协同发展模式。
优化区域布局。中国建科将以重点城市为突破口,优先在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压力较大的城市布局智慧水务项目,打造示范标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通过城市间水务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逐步将智慧水务技术向偏远地区延伸,提升供水服务水平和水资源管理能力,推动水务管理的全面智能化。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建科将依托已有国际项目,将智慧水务核心技术应用于海外市场,打造全球智慧水务标杆案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技术标准互认,提升国际话语权。通过人才互访、联合研发等方式,加速技术转化与市场拓展,构建全球化的智慧水务合作网络,助力我国智慧水务技术和服务走向世界,为全球水资源管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智慧水务建设是推动水资源管理现代化、保障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中国建科践行“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使命的具体实践。未来,中国建科将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心,继续深化智慧水务核心技术攻关,为推动我国传统水务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素材来源:中国建科所属各企业